智能制造背景下智慧工厂迎建设热潮


发布时间:

2021-06-21

智能化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,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各国竞争的新一轮焦点。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,企业生产管理和竞争格局迎来巨变,智慧工厂随之出现,并成为制造业的新模式。

从概念上看,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,也是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。所谓工业互联网,是指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、分析、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应用,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,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,重构工业生产流程,不但能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,还能精准满足各类消费者需求。而“智慧工厂”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,利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相关技术和设备,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,清楚地掌握产销流程,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,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工干预,即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,以及合理地编排生产计划调控生产进度。

智慧工厂能给企业带来什么

企业进行智慧工厂升级,第一个问题便是,它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化(效益),能节能降本多少。“能带来哪些效益很难用一个数字量化,因为每家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目的不同,有的是想扩充产能、有的是想提高生产效率、管理水平,还有很多其他的,由此企业的改造内容和方向也不尽相同。这也是对企业自身的一个考验,对所处行业、所处阶段有清晰认识,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。”

可以肯定的是,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,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效率提升,包括生产效率、监管效率、仓储效率以及整个生产流程均有提升,它会在DNA层面改变一家企业。

“不同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不同、建设需求和目的不同,都会造成升级成本有所差异,目前来看,用移动机器人构建智慧厂内物流系统,投资回报期基本都会控制在3年内。当然,随着产业的成熟,这类新方案的回本周期会进一步缩短。”

建设智慧工厂的难点

虽然,终端企业非常关注升级后的回本问题,但费用从来都不是智慧工厂改造过程中的难题,难的是改造过程中,企业的思路转变。这是一个异常痛苦的过程。

在智慧工厂改造过程中,传统企业主要会遇到两方面问题:技术问题、结构性问题。

结构性问题:目前传统工业与互联网企业均想推进工业物联网的发展进程,但两者各有弊端。传统工业不熟悉软件开发,而好的工业应用软件恰恰是构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,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是个巨大的挑战。而互联网公司则缺乏对传统工业的了解,不熟悉生产流程以及规范,在开发的软件在落地过程中容易遇到问题;两者如何联手合作是构建智慧工厂的一个难点。

技术问题相对更多一些,传统工业的整个思考流程与工业互联网的流程存在较大差异。比如:无法适应工业的大数据、无法实现对未知的探索、无法实现专家经验的沉淀、无法实现敏捷的应用交付等等。整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工厂的数字化,如何实现制度、生产流程以及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被系统所管控到。

建设智慧工厂的必经之路

目前想要做好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过渡,当务之急是将流程数字化,这是智慧工厂的必经步骤,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连数字化工厂都称不上,更不要谈智慧工厂了。

即使想完成企业数字化,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依旧是大难题。需要高层领导有足够大的魄力。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自己做智慧工厂的目标,包括数字化愿景、对企业进行评估发现不足,最后做出详细规格化。然后进行:企业设计(规划)、具体执行、数字管控系统等等多个领域的融合,最终实现数据通源、虚实融合、绿能高效及智能制造。

在智慧工厂升级过程中,企业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。智慧工厂底层基于强大的信息管理平台,来实现各种硬件的串联、对接。智慧工厂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事情,想要做好,前期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,后续也需要不断根据变化进行调整,根据不同阶段,进行不断的升级、替换。